• 收藏
  • 手機閱讀

    掃描二維碼,手機掌上閱讀

第十四回
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,千門萬戶瞳瞳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
這是一首描寫新年元日熱鬧、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詩,名曰《元日》,乃北宋王安石所作。

全詩文筆輕快,色調明朗,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,確是一首融情入景,寓意深刻的好詩。

首句“爆竹聲中一歲除”,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,迎來新年。起句緊扣題目,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。

次句“春風送暖入屠蘇”,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,開懷暢飲屠蘇酒。

第三句“千門萬戶曈曈日”,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。用“曈曈”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,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。

結句“總把新桃換舊符”,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,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。“桃符”是一種繪有神像、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。

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,換上新桃符。“新桃換舊符”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,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。

年是什么東西?年是一只怪獸,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,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。它一上岸,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泛濫。

后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,院子里燒柴禾、攏旺火,用菜刀剁菜肉,發出雷鳴般的聲音。把“年”嚇回逃回了海里。

于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,掛彩燈,穿新衣,還要剁餃餡包餃子,晚上還要攏旺火、燒柴禾,這就是年了。

年是什么東西?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,是獲的象征,所謂“五谷熟曰年”。

“孩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,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”

“二十三,祭灶爺;二十四,掃房日;二十五,炸豆腐;二十六,燉白肉;二十七,宰公雞;二十八,把面發;二十九,蒸饅頭;三十兒晚上玩一宿;”

“大年初一去拜年:您新禧,您多禮,一手的面不攙你,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!……”

中國人過年的規矩特別多,要是坐那兒細,恐怕上個三天三夜也很難個完全。

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賦予“年”花樣百出,多姿多彩,更且隨著歷史的變更,時代的進步,“年”的含義也隨之進化,越來越多元化。

然萬變不離其宗,千百年來,“年”所奉行的宗旨一直沒有變,一直延續到現在。其宗旨就是——

歡歡喜喜除夕夜,團團圓圓過大年。

我們這里過年跟大多地方的傳統差不多,一般也是從“臘八”(農歷十二月初八日)開始,家家戶戶打掃除,吃“臘八粥”。

接著就是殺豬備年貨。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,各家燒香點燭,拜送“灶神”上天呈善事。

農歷除夕“三十晚”,上午各家張貼春聯,下午給祖宗上墳迎祖過年,晚上接“灶神”下界保平安,合家團聚“吃年飯”。

然后守歲至夜12點,鳴放爆竹迎新年。

今天已是大年三十。

小提示:按回車[Enter]键 返回小說目錄,按 鍵 返回上一頁,按 键 進入下一頁。
我要評論(0)
收藏 評論 目錄